2025年,天津天狮学院的预计录取分数线将在141分及以上。该校在不同省份的录取最低分存在明显差异。以2024年为例,天津天狮学院在新疆的录取最低分分别为专科批文科141分和本二批文科307分,而在浙江的录取最低分则为二段综合类471分和一段综合类503分等。因此,考生在预估自己的录取可能性时,可参考该校近三年在各省份的录取最低分数据,以便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天津天狮学院历年各省最低分数线汇总
2024天津天狮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41分,最低位次为--;本二批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07分,最低位次为13877。具体一起往下看吧:
省份 | 年份 | 科类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天津 | 2024 | 综合 | 专科批 | 160 | 18858 |
天津 | 2024 | 综合 | 本科B段 | 475 | 45489 |
河北 | 2024 | 历史 | 专科批 | 332 | 157701 |
河北 | 2024 | 物理 | 专科批 | 200 | 382902 |
河北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64 | 56968 |
河北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453 | 199076 |
山西 | 2024 | 文科 | 专科批 | 338 | 29197 |
山西 | 2024 | 理科 | 专科批 | 225 | 79331 |
山西 | 2024 | 文科 | 本二C | 409 | 11768 |
山西 | 2024 | 理科 | 本二C | 380 | 27256 |
内蒙古 | 2024 | 文科 | 专科批 | 258 | 28377 |
内蒙古 | 2024 | 理科 | 专科批 | 219 | 83208 |
内蒙古 | 2024 | 文科 | 本二批 | 387 | 18112 |
内蒙古 | 2024 | 理科 | 本二批 | 364 | 60969 |
辽宁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00 | 25455 |
辽宁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424 | 90393 |
吉林 | 2024 | 历史 | 专科批 | 336 | 26102 |
吉林 | 2024 | 物理 | 专科批 | 289 | 78512 |
吉林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05 | 18288 |
吉林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371 | 62594 |
黑龙江 | 2024 | 历史 | 专科批 | 369 | 32840 |
黑龙江 | 2024 | 物理 | 专科批 | 218 | 120718 |
黑龙江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22 | 21455 |
黑龙江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363 | 85583 |
江苏 | 2024 | 历史 | 专科批 | 374 | 25365 |
江苏 | 2024 | 物理 | 专科批 | 358 | 56611 |
江苏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78 | 50966 |
江苏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462 | 187958 |
浙江 | 2024 | 综合 | 一段 | 503 | 166276 |
浙江 | 2024 | 综合 | 二段 | 471 | 198840 |
安徽 | 2024 | 历史 | 专科批 | 347 | 100387 |
安徽 | 2024 | 物理 | 专科批 | 341 | 283685 |
安徽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62 | 45528 |
安徽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465 | 176157 |
江西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472 | 47583 |
天津天狮学院怎么样
天津天狮学院起源于1999年成立的天津天狮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天津市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由天狮集团投资兴办,坐落在“京津走廊”的天津市武清区龙凤河畔,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整体校园融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之精髄和西方现代建筑理念于一体,采取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标准建设而成,是书香气息与园林景观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公园式大学校园。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下设31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达11000余人。建校23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育人根本职责,认真实践天狮集团李金元董事长“教育报国”之情怀,先后为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底蕴的各类人才,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秉持“明德、至善、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校企合作育人新路径,努力建设“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应用型大学。
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以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为路径,以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手段,坚持师德要求和能力要求并举、制度建设和平台搭建并抓、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并重、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并行的思路,打造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协同共融的优秀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