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预测537分能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意报考该校的高考生可以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线;根据2024年的分数线来看,上海考生需要达到537分以上能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浙江考生需要达到660分以上能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历年各省最低分数线汇总
202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上海本科批综合类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7分,最低位次为10538。具体一起往下看吧:
| 省份 | 年份 | 科类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北京 | 2024 | 综合 | 本科批 | 623 | 6848 |
| 天津 | 2024 | 综合 | 本科A段 | 634 | 4809 |
| 河北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628 | 1257 |
| 辽宁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622 | 927 |
| 吉林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08 | 5288 |
| 黑龙江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21 | 5358 |
| 上海 | 2024 | 综合 | 本科批 | 537 | 10538 |
| 江苏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18 | 18490 |
| 浙江 | 2024 | 综合 | 一段 | 660 | 8307 |
| 安徽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617 | 1892 |
| 福建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26 | 7527 |
| 江西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606 | 1552 |
| 山东 | 2024 | 综合 | 一段 | 621 | 11404 |
| 河南 | 2024 | 文科 | 本一批 | 602 | 1802 |
| 湖北 | 2024 | 历史 | 本科批 | 598 | 2351 |
| 湖南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08 | 11375 |
| 广东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08 | 17352 |
| 广西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01 | 7280 |
| 重庆 | 2024 | 物理 | 本科批 | 608 | 10751 |
| 四川 | 2024 | 文科 | 本一批 | 591 | 2158 |
| 云南 | 2024 | 文科 | 本一批 | 626 | 983 |
| 陕西 | 2024 | 文科 | 本一批 | 575 | 1488 |
| 北京 | 2023 | 综合 | 本科批 | 621 | 6691 |
| 天津 | 2023 | 综合 | 本科A段 | 640 | 4959 |
| 河北 | 2023 | 历史 | 本科批 | 621 | 1094 |
| 山西 | 2023 | 理科 | 本科批 | 558 | 13252 |
| 辽宁 | 2023 | 历史 | 本科批 | 611 | 897 |
| 吉林 | 2023 | 理科 | 本一批 | 566 | 4867 |
| 黑龙江 | 2023 | 理科 | 本一批 | 577 | 4648 |
| 上海 | 2023 | 综合 | 本科批 | 540 | 9864 |
| 江苏 | 2023 | 物理 | 本科批 | 624 | 16747 |
| 浙江 | 2023 | 综合 | 一段 | 659 | 8666 |
| 安徽 | 2023 | 文科 | 本一批 | 588 | 2065 |
| 福建 | 2023 | 物理 | 本科批 | 617 | 7406 |
| 江西 | 2023 | 文科 | 本一批 | 599 | 1582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怎么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解放区建屏县(今平山县)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49—1950年)、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0—1953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3—1959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9—1982年)和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1984年)等发展阶段,1984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年2月,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于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其前身为公安部政法专科学校,1979年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198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校。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各项建设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始终把师德风范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全员育人体制机制,强化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教育,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按照“高标准选材、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培养”的原则,实施“卓越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和“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努力推出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充满活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0余人。聘任客座教授10人。